close
1. 蜂蜜為何會結晶? 大多數的蜂蜜在較低的溫度下都會逐漸結晶,這是蜂蜜的自然特性。因為蜂蜜中的葡萄糖具有結晶的特性,而果糖和糊精幾乎不結晶,呈現膠態液體狀。
2. 蜂蜜結晶在什麼季節發生? 蜂蜜在13-14度(℃)時最容易結晶,這個溫度剛好就是台灣的冬季。

3. 蜂蜜放冰箱為什麼會結晶? 冰箱冷藏溫度大概是7度(℃)左右,放入冰箱會經過結晶溫度10-15度(℃),常常拿進拿出就會慢慢結晶。偷偷告知一個小訣竅:先放到冷凍庫0度(℃)半小時,再放到冷藏室7度(℃),避開結晶溫度14度(℃),就可以延緩結晶發生。170459686_2604748486485471_1816273333981217881_n.jpg

4. 蜂蜜結晶需要什麼條件? 水分過高的蜂蜜,因為溶液的過飽和程度低,也會使蜂蜜結晶變慢,因此不成熟的、含水分多的蜂蜜,往往很難全部結晶。而不同花種的蜂蜜,其成分組成不同,結晶的速度跟形成結晶顆粒大小也不一樣。 簡單的說,水分含量越低越容易結晶,所以不成熟的蜂蜜(俗稱水蜜)反而難結晶。
5. 那種蜂蜜比較容易結晶? 含葡萄糖、松三糖和植物糖比較多的蜂蜜比較容易結晶,而含果糖、糊精和膠狀物質(蛋白質或多糖類)較多的,比較不容易結晶。 在台灣採收的蜜:油菜花蜜、咸豐草蜜、白千層蜜、酸藤蜜、野花蜜、烏桕蜜、荔枝蜜等比較容易結晶。龍眼蜜、紅棗蜜等較不易結晶。
6. 為何蜂蜜結晶比較容易壞掉? 其實蜂蜜結晶反而比較穩定,重點是蜂蜜常常只有部分結晶(一半結晶一半不結晶)。重點來囉! 蜂蜜只有部分結晶時,因為結晶的葡萄糖會脫水(只含有9%左右的結晶水),跑掉的水分會到沒有結晶的液體部分,於是沒有結晶的蜂蜜水分會大幅增加,這時候很容易發酵。 在台灣的春天到夏天時節,溫度跟濕度提高,加速蜂蜜內耐糖酵母菌的發酵作用,這時候這種半結晶的蜂蜜就很容易發酵變質。 怎麼解決? 酵母菌發酵需要水分跟溫度,除非拿掉蜂蜜的水分,不然就是降低溫度,這時候放到冰箱就是最佳解答。
7. 蜂蜜可以放冰箱嗎? 可以。 但是容易結晶,參考上一個問題,低溫是長期保存蜂蜜的最好方式。新鮮的蜂蜜還是趕快吃掉吧! 也是給蜂農一點點鼓勵,畢竟食用天然糖還是比人造糖好太多了!
8. 蜂蜜結晶後怎麼溶解? 蜂蜜結晶是物理現象,就跟水結冰類似,提高溫度就可以溶解,但問題是蜂蜜裡面不是單一純物質,提高溫度至少要到60度(℃)以上才容易融解且時間要很長,而多次的加熱也會慢慢讓蜂蜜變質。 所以正確解答是,就直接挖出來泡水(茶)或當抹醬使用。
9. 結晶是假蜜還是真蜜? 從以上問答可以知道,結晶與否無法判斷是否為真蜂蜜或假蜂蜜,只能說,不會結晶的蜂蜜比較大的機會可能是假蜜,但是龍眼蜜例外,因為越單純的龍眼蜜越難結晶,主要是果糖含量比較高(果糖幾乎不結晶),所以在台灣要造假,用人造單糖來混充龍眼蜜也比較容易發生。
以上,是我寫出一般人最常問有關蜂蜜結晶的問題,關於結晶本身可以下一次再寫出較為深入的資訊。
分享文章的朋友,請幫忙註明出處,讓更多人知道為何蜂蜜會結晶。
 
參考資料:
1. 個人養蜂經驗
2.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eeganbade/
3. WHITE, J. W. Beekeeping: honey and honey products. In: JOHSON, A. H.; PETERSON, M. S. (Ed.). Encyclopedia of food technology. Westport: Avi Publishing, 1974.
4. Eva Crane, Honey: A Comprehensive Survey (Heinemann, London, 1979)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張小華 的頭像
    張小華

    蜜蜂的營地

    張小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